回忆

若干年后,我们将如何回忆这样一场变故?从个人的角度,谈一谈对于许多事情的看法。
对于生命,多一份珍惜与敬畏。科技发达的今天,一个病毒足以摧毁整个医疗系统,生命变得如此脆弱。如果不好好珍惜,逝去有时很轻易。如果不多一份敬畏,生命的休止符常常来得悄无声息。
对于善与美,多一份感动与感激。那些战斗在一线的人,他们可以是出于职责,可以是出于号召,但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安宁的日子里,都不过是平凡角色的扮演者;在这些特殊的日子,他们站在了第一线,为我们筑起防线,保卫了我们的健康与安宁。
对于丑与恶,多了一份不耻与严厉。无论身居何位,无论影响大小,图一己之私利,于公众利益而不顾,更有甚者,趁火打劫,为非做歹,常叹良知何在!
对于未来,多了一份期待与信心。经过这一场变故,我们才会发现,安居乐业的日子不容易,才是真真切切的幸福。我们也会发现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只有做得更好,更完善,才能抵御风浪,才能有实实在在的幸福!

三省

看得越多,想得越多。眼界开阔,却不能忽视了自己的内心。内心足够强大,方能走得更远。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从0不断完善的过程,或无意识,或迫于无奈,但主动最好。
“世界上最难攀登的山其实是自己”,没有人了解“你”这个个体,现实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章可循,唯有“自己”,无人可解。
“三省”真是必要,每天都审视,都总结,做到吸收教训,总结经验,只为做最好的自己。
再见,2018!
欢迎,2019! 

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

这是一句颇有禅意的话,第一次是从林清玄的书看来,具体的书名不记得,时间过了很久,对这一句话,印象还是最深。

现在的生活中总有许多放不下的东西,比如手机。先来说说吃饭。餐前要约饭,开始之前要拍照,发朋友圈;饭至最兴处,要发红包,抢红包;酒足饭饱,话题无趣,开始摆弄手机;散席回家,要叫车,醉酒了叫代驾…“无手机,不吃饭”。很享受在老家陪爸妈吃饭的时间。到点了,我妈叫一句“吃饭”,有人拿筷子,有人拿碗,有人抬桌。家常菜,也没拍照的必要。发红包就算了,我爸微信还没玩溜,我妈的手机是诺基亚的黑白屏;没人提喝酒的事,要喝自己倒,喝不醉,醉了就在家里休息。手机瞬间只是个物件,有时不是想起看时间,在家,手机还真没什么用。

再来说说睡觉,现在不到十二点是绝没勇气睡着的,即使躺下,也是翻来覆去,不熬到点绝不敢睡去。新上映的电影还没看,发的朋友图有没有人给我点赞,还有几页书没看,明天要不要跟客户开个会…烦恼太多,放不下,所以睡不着。人说三十岁之前睡不醒,三十岁之后睡不着。三十岁之前我不相信,三十岁之后深有体会。

放下,放下!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你想要改变,就得学会在乎”

在我们的人生,总会定个各种各样的目标,或大或小,或远或近。有了目标,就得改变,就得花时间,就得练习,不断重塑自己。

什么时候我们才会停下脚步,随时间褪去激情?年少无知,年轻豪情,年老却又体力不支,最尴尬的莫过于中年。

三十而立说中年,是不是太早?若不早省,岁月一划,怕是连回望的时间都没有。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平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够不着的,警戒自己,别痴心妄想。

幸福只是平淡,还是一切归于“不在乎”?不在乎那些人来人往,潮起潮落,仿佛看尽世间真知,看透人生灼见。

有没有某个时间,会想曾经立下的誓言,许下的承诺?是否缺了勇气回味!真不在乎,就会无感,改变何来?

观《叶问2》有感

昨晚电影台播放《叶问2》,打开电视的时候,已经放到叶问单挑香港各大武行了。

小朋友问我,这是什么,我说是“武术”。她好像不明就里,倒也看得津津有味。

对电影本身的武术和表演没什么兴趣,电影中的一些片断,倒是让我好好思索了人性和尊严两个词。

咱们华人团体历来都是“严于律己,宽人待人”,明明在社会上已被洋人当成奴才了,还自己要分个什么宗,什么派。彼此还要分个高低贵戝。在洋人面前点头哈腰的,对自己人却是撇着腿,呷着茶。别说当时不被洋人看不起,即使是今天自己人看来,也是有种“骨子里戝”的悲愤。

叶问最后打败了西洋拳王,说了一句“人的地位虽然有高低之分,但是人格,不应该有贵贱之别。”这算是给电影做了一个总结,作为胜利者,是应该得到所有人的掌声。但是,人格之于地位,如礼仪之于财富。《史记-货殖列传》中就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们可以批评西洋拳王的盛气凌人,但同时,我们自己是不是应该团结、有自尊呢?

爱自己的工作

看到一段文字,说一个做着底层工作的人,成天脾气暴躁,态度恶劣,“像是和某人打赌输了,才来做这份工作”。

想想身边很多人都是这样,干着一份不喜欢的工作,怒气冲冲,真是像和某人打赌输了,带着满肚子的怨气,从清晨一直到傍晚。

殊不知,正是这一份工作,为他付了房租,付了饭钱,买了游园的门票,留下了存折的数字。如果真心不喜欢,就在第一时间放弃,找份自己真正喜欢,一直干下去。别这山看着那山高,留有空闲却嫌没钱,有钱又抱怨没时间。什么都想占,这怎么可能。上天公平,首富还得操心万贯家财怎么分呢?

爱工作就是爱自已,干得舒心,成绩自然来。再不济,上天给机会的时候,也想看个笑脸。行行出状元,哪一行是没前途的?没前途的是你!

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说的是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我要讲的,是另一回事,即和众人比,有优势。

在生活中,我们都在不断增长自己的比较优势或者发挥比较优势。比如说,我们不断升级自己的技能,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获得新的比较优势;我们退守到一个安逸的地方,把当前的不再具备的优势变成新的环境的比较优势。

看来,比较优势只可获得,不可保持,保持意味着退步。

对吗?

中年失意男的酒瓶与后悔

凯文·布雷尔在《活着就很伟大》中写到失意潦倒的父亲时,“他…一手握着空酒瓶,另一只手,我相信握着的,一定是后悔”。看到这样一句话时,想到生活中许许多多曾经掠过的身影。失意,愤懑,无助,潦倒,那些因年纪和经历带来压力与困惑,集中表现在那些中年男人身上。曾经他们也是追风少年,热血青年,有过梦想,有过豪情。当岁月让他们回到无可奈何的现实,他们不再与之抗争。随波逐流,任日子变成平淡的煎熬,把平淡过成死水一般,让人避而远之。

他们不够爱自已。如果爱自己,为什么在喝酒的时候,不喝一些优质的酒,选一个环境优雅的酒馆?如果爱自己,是不是应该邀上最知心的朋友,谈出自己的心声?如果不爱自己,又如何要别人来爱自己。

后悔,一直握在另一只手,却没有勇气打开它。渐渐,后悔变成难以启齿的不屑,最终落入深渊,变成痛。

在醉与未醉之前,是否有那么一刻,看到那些光辉日子回来了和那一缕未来灿烂的阳光…


“快乐”与“自由”成长

有了小朋友之后,大部分的时间我们是快乐的,但也有鸡飞狗跳的时候,而且她越大之后,这种趋势越明显。我们俩也在不断反思,怎样才是好的方法?怎样才能帮助她成长,让她做一个健康的小朋友?一种方式是回忆自己小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当时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留下好的,克服坏的。另一种方式是不断学习,向朋友学,向书本学,向老外学。尤其向老外学这一点收益很多。有次去八达岭上爬长城,一个四五的小老外就在长城上就着小坡打滚,满身都是灰,旁边的爸爸没有一声责备。想想我们怕小孩摔着了,或是怕衣服弄脏了,对小朋友管得太严,想来,小朋友也觉得缺少点乐趣。现在我们越来越认同,玩是小孩子的天性,但怎么玩,玩到什么程度,我们还是有点放不开。我想,该放手就放手,多尊重孩子的意见。

小朋友吃饭的表现还不错,这可能跟我们“不管她”有关系。当她能自己拿勺子的时候,就把她放在儿童椅上,自己吃。虽然刚开始一片狼藉,但情况越来越好,而且很奇怪,自己吃饭很香,吃得很饱。真的很忌讳老人端着碗喂,边玩边往嘴里塞水果。我和她妈妈一直都觉得,一个人连吃饭都有问题,其他的事情很难指望她。

小朋友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应该是多维的,除了多见识,多读书,还要多动手。我们虽然都爱她,但还是让她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打扫自己的小角落,帮忙洗车,自己洗手,自己吃饭。她好像也喜欢这些活动,干起来热火朝天的。她也特别喜欢郑板桥的名言: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每次我背诵上一句,她就煞有介事地背下一句。很好玩!我们总说让孩子让快乐成长,“放手”让她自己成长,让她自己多维度接触世界是更好的方式吧!

和孩子一起成长

有了孩子以后,总是试图给小朋友最好的生活品质。总是想:作为父母,未经她允许,把她带来这个世界,有责任好好培养她,教育她,不能辜负她的信任。小朋友在我们的心中,是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我们也从来没有把她当小孩对待。所以,教育她的时候,不能居高临下,不能“倚老卖老”,这就要求我们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这样,才能“底气十足”。

我们总是希望小朋友爱读书,也给她买了许多书,但怎样让小朋友喜欢上阅读,还得我们做表率。每一天,我们都要读一些书,每年都制订读书计划,而且,有了小朋友之后,执行得更到位了。用云笔记记录下读的书和完成时间,偶尔给小朋友秀一下,这一点很有效。人似乎天生对数字敏感,喜欢在数字上做追逐游戏。我给小朋友做唐诗背诵的记录,她有时候告诉别人的时候,表情和语气特骄傲。我们也是一样,读的书更多。很小的时候,她每天早上在书架旁边安静看个半个小时书的情景,总是给我们许多的激励。如果她已经养成习惯,我们所作也不应该是一种秀。

在小朋友的身上也看到“改变”的可能和“积极”的力量。小朋友的成长可以理解,但“长大的人”不也是在成长吗?从抬头练习到蹒跚学步,我们总是感慨小朋友超出我们的想象,总是在不经意间达成目标。如果小朋友的成长依赖是肌肉与力量,那我们成人是不是依赖的是知识、经验与阅历。如果过早地给自己贴上标签,心理就已经消极地输了。拒绝成长,不是生理上,而且心理上的。小朋友用她呀呀学语,到逻辑错乱的话,到流利的讲故事,给我们的启发:尝试,尝试,再尝试,终将看到积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