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与“自由”成长

有了小朋友之后,大部分的时间我们是快乐的,但也有鸡飞狗跳的时候,而且她越大之后,这种趋势越明显。我们俩也在不断反思,怎样才是好的方法?怎样才能帮助她成长,让她做一个健康的小朋友?一种方式是回忆自己小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当时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留下好的,克服坏的。另一种方式是不断学习,向朋友学,向书本学,向老外学。尤其向老外学这一点收益很多。有次去八达岭上爬长城,一个四五的小老外就在长城上就着小坡打滚,满身都是灰,旁边的爸爸没有一声责备。想想我们怕小孩摔着了,或是怕衣服弄脏了,对小朋友管得太严,想来,小朋友也觉得缺少点乐趣。现在我们越来越认同,玩是小孩子的天性,但怎么玩,玩到什么程度,我们还是有点放不开。我想,该放手就放手,多尊重孩子的意见。

小朋友吃饭的表现还不错,这可能跟我们“不管她”有关系。当她能自己拿勺子的时候,就把她放在儿童椅上,自己吃。虽然刚开始一片狼藉,但情况越来越好,而且很奇怪,自己吃饭很香,吃得很饱。真的很忌讳老人端着碗喂,边玩边往嘴里塞水果。我和她妈妈一直都觉得,一个人连吃饭都有问题,其他的事情很难指望她。

小朋友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应该是多维的,除了多见识,多读书,还要多动手。我们虽然都爱她,但还是让她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打扫自己的小角落,帮忙洗车,自己洗手,自己吃饭。她好像也喜欢这些活动,干起来热火朝天的。她也特别喜欢郑板桥的名言: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每次我背诵上一句,她就煞有介事地背下一句。很好玩!我们总说让孩子让快乐成长,“放手”让她自己成长,让她自己多维度接触世界是更好的方式吧!

和孩子一起成长

有了孩子以后,总是试图给小朋友最好的生活品质。总是想:作为父母,未经她允许,把她带来这个世界,有责任好好培养她,教育她,不能辜负她的信任。小朋友在我们的心中,是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我们也从来没有把她当小孩对待。所以,教育她的时候,不能居高临下,不能“倚老卖老”,这就要求我们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这样,才能“底气十足”。

我们总是希望小朋友爱读书,也给她买了许多书,但怎样让小朋友喜欢上阅读,还得我们做表率。每一天,我们都要读一些书,每年都制订读书计划,而且,有了小朋友之后,执行得更到位了。用云笔记记录下读的书和完成时间,偶尔给小朋友秀一下,这一点很有效。人似乎天生对数字敏感,喜欢在数字上做追逐游戏。我给小朋友做唐诗背诵的记录,她有时候告诉别人的时候,表情和语气特骄傲。我们也是一样,读的书更多。很小的时候,她每天早上在书架旁边安静看个半个小时书的情景,总是给我们许多的激励。如果她已经养成习惯,我们所作也不应该是一种秀。

在小朋友的身上也看到“改变”的可能和“积极”的力量。小朋友的成长可以理解,但“长大的人”不也是在成长吗?从抬头练习到蹒跚学步,我们总是感慨小朋友超出我们的想象,总是在不经意间达成目标。如果小朋友的成长依赖是肌肉与力量,那我们成人是不是依赖的是知识、经验与阅历。如果过早地给自己贴上标签,心理就已经消极地输了。拒绝成长,不是生理上,而且心理上的。小朋友用她呀呀学语,到逻辑错乱的话,到流利的讲故事,给我们的启发:尝试,尝试,再尝试,终将看到积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