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由yl发布的文章

爱自己的工作

看到一段文字,说一个做着底层工作的人,成天脾气暴躁,态度恶劣,“像是和某人打赌输了,才来做这份工作”。

想想身边很多人都是这样,干着一份不喜欢的工作,怒气冲冲,真是像和某人打赌输了,带着满肚子的怨气,从清晨一直到傍晚。

殊不知,正是这一份工作,为他付了房租,付了饭钱,买了游园的门票,留下了存折的数字。如果真心不喜欢,就在第一时间放弃,找份自己真正喜欢,一直干下去。别这山看着那山高,留有空闲却嫌没钱,有钱又抱怨没时间。什么都想占,这怎么可能。上天公平,首富还得操心万贯家财怎么分呢?

爱工作就是爱自已,干得舒心,成绩自然来。再不济,上天给机会的时候,也想看个笑脸。行行出状元,哪一行是没前途的?没前途的是你!

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说的是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我要讲的,是另一回事,即和众人比,有优势。

在生活中,我们都在不断增长自己的比较优势或者发挥比较优势。比如说,我们不断升级自己的技能,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获得新的比较优势;我们退守到一个安逸的地方,把当前的不再具备的优势变成新的环境的比较优势。

看来,比较优势只可获得,不可保持,保持意味着退步。

对吗?

中年失意男的酒瓶与后悔

凯文·布雷尔在《活着就很伟大》中写到失意潦倒的父亲时,“他…一手握着空酒瓶,另一只手,我相信握着的,一定是后悔”。看到这样一句话时,想到生活中许许多多曾经掠过的身影。失意,愤懑,无助,潦倒,那些因年纪和经历带来压力与困惑,集中表现在那些中年男人身上。曾经他们也是追风少年,热血青年,有过梦想,有过豪情。当岁月让他们回到无可奈何的现实,他们不再与之抗争。随波逐流,任日子变成平淡的煎熬,把平淡过成死水一般,让人避而远之。

他们不够爱自已。如果爱自己,为什么在喝酒的时候,不喝一些优质的酒,选一个环境优雅的酒馆?如果爱自己,是不是应该邀上最知心的朋友,谈出自己的心声?如果不爱自己,又如何要别人来爱自己。

后悔,一直握在另一只手,却没有勇气打开它。渐渐,后悔变成难以启齿的不屑,最终落入深渊,变成痛。

在醉与未醉之前,是否有那么一刻,看到那些光辉日子回来了和那一缕未来灿烂的阳光…


“快乐”与“自由”成长

有了小朋友之后,大部分的时间我们是快乐的,但也有鸡飞狗跳的时候,而且她越大之后,这种趋势越明显。我们俩也在不断反思,怎样才是好的方法?怎样才能帮助她成长,让她做一个健康的小朋友?一种方式是回忆自己小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当时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留下好的,克服坏的。另一种方式是不断学习,向朋友学,向书本学,向老外学。尤其向老外学这一点收益很多。有次去八达岭上爬长城,一个四五的小老外就在长城上就着小坡打滚,满身都是灰,旁边的爸爸没有一声责备。想想我们怕小孩摔着了,或是怕衣服弄脏了,对小朋友管得太严,想来,小朋友也觉得缺少点乐趣。现在我们越来越认同,玩是小孩子的天性,但怎么玩,玩到什么程度,我们还是有点放不开。我想,该放手就放手,多尊重孩子的意见。

小朋友吃饭的表现还不错,这可能跟我们“不管她”有关系。当她能自己拿勺子的时候,就把她放在儿童椅上,自己吃。虽然刚开始一片狼藉,但情况越来越好,而且很奇怪,自己吃饭很香,吃得很饱。真的很忌讳老人端着碗喂,边玩边往嘴里塞水果。我和她妈妈一直都觉得,一个人连吃饭都有问题,其他的事情很难指望她。

小朋友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应该是多维的,除了多见识,多读书,还要多动手。我们虽然都爱她,但还是让她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打扫自己的小角落,帮忙洗车,自己洗手,自己吃饭。她好像也喜欢这些活动,干起来热火朝天的。她也特别喜欢郑板桥的名言: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每次我背诵上一句,她就煞有介事地背下一句。很好玩!我们总说让孩子让快乐成长,“放手”让她自己成长,让她自己多维度接触世界是更好的方式吧!

和孩子一起成长

有了孩子以后,总是试图给小朋友最好的生活品质。总是想:作为父母,未经她允许,把她带来这个世界,有责任好好培养她,教育她,不能辜负她的信任。小朋友在我们的心中,是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我们也从来没有把她当小孩对待。所以,教育她的时候,不能居高临下,不能“倚老卖老”,这就要求我们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这样,才能“底气十足”。

我们总是希望小朋友爱读书,也给她买了许多书,但怎样让小朋友喜欢上阅读,还得我们做表率。每一天,我们都要读一些书,每年都制订读书计划,而且,有了小朋友之后,执行得更到位了。用云笔记记录下读的书和完成时间,偶尔给小朋友秀一下,这一点很有效。人似乎天生对数字敏感,喜欢在数字上做追逐游戏。我给小朋友做唐诗背诵的记录,她有时候告诉别人的时候,表情和语气特骄傲。我们也是一样,读的书更多。很小的时候,她每天早上在书架旁边安静看个半个小时书的情景,总是给我们许多的激励。如果她已经养成习惯,我们所作也不应该是一种秀。

在小朋友的身上也看到“改变”的可能和“积极”的力量。小朋友的成长可以理解,但“长大的人”不也是在成长吗?从抬头练习到蹒跚学步,我们总是感慨小朋友超出我们的想象,总是在不经意间达成目标。如果小朋友的成长依赖是肌肉与力量,那我们成人是不是依赖的是知识、经验与阅历。如果过早地给自己贴上标签,心理就已经消极地输了。拒绝成长,不是生理上,而且心理上的。小朋友用她呀呀学语,到逻辑错乱的话,到流利的讲故事,给我们的启发:尝试,尝试,再尝试,终将看到积极的变化。

潇洒与从容

现代人已经很少再说“潇洒”一词,那仿佛只出现武侠与诗词中;现代人说某某潇洒,总带着一股子鄙夷与不屑,只是比“放荡形骸”程度轻一些。

我们为什么不能潇洒一点?压力。这是现代人脱口而出的词。为扮各种角色,需正襟危坐,或道貌岸然,或低声下气,此为压力之一。或为家庭,或为私念,或为“理想”,忍一时之不快,望明日之宽余,此为压力之二。纵是腰酸背痛,依旧任劳任怨。

何苦?!何必?!

立身,冲一杯咖啡,品质不重要,品牌不重要,器皿不重要,细呷牛饮皆可,要的是一份闲适与需要。就是想喝咖啡了,手头有,已很幸福,哪需要那么多条件。多了许多前提,待一切准备就绪,或许都不想喝,这本来就失去了原始的乐趣。没有乐趣,喝什么又有什么区别?

现代说从容,仿佛与年龄和地位相关。老者多从容?位高更从容?未必!从容与心态相关。开车的时间多了,反倒觉得走路是一种奢侈。虽说时间翻倍,但也不觉有何损失。早出门一点,路上步子慢一点,看看匆匆而过的路人,原来不是每一个都是面无表情;细心去听,城市的各种声响有着自己的节奏。留心脚下,发现昨天那个位子还停着那辆车,满是泥尘,车胎发瘪,试着编一编车主人发生的故事,也挺有趣。

发现点滴乐趣,从点滴中发现乐趣,从学习潇洒与从容开始。

随遇而安,接受生活

过去的一年,说实话,有些累。一个“奢侈”的春节假期过去,这几日闲来无事,痛快地读了好几本书,汲了些养分,多了几分感悟。终于可以静下来写点东西,整理好心情,回顾往昔,展望明日。

与长者语,最大的收获是这四个字–随遇而安。想起前几日写的四句打油诗:人生如此凶险, 何必目光短浅。看淡人情冷眼,还请诸君自勉。竟是如此契合。生活的智慧总是如此难得,不经历不可得,不烦恼无清悠。

过去自已总在跟自己较劲,不禁两鬓华发,连体检的老医生也劝说,“小伙子,豁达一些,不要劳心过剩”。劳心者劳力,总是试图做到最好,却时常事与愿违,以至于心力交瘁,心虚气短。老父叮嘱,”新的一年,休息好,身体养好”。是的,自己不好,怎能有力去爱人。境由心生,心没有养好,发乎表,现于形,养心修性就是这个道理吧。

蔡澜说他父亲教给三条原则:守时,重友情,做事有责任。很是受用。做好自己,一切自然来。做好自己,看云淡风轻。对已守时,决定之事即刻开始,不拖延,不放松。既是决定之事,必然爱之;爱之全情投入,哪来压力之说。决定之事包括爱人,教子,习字和喝茶。对人守时,必重诺。博人一信,好运自然来。纵然有不如意,也看作生活的馈赠,没有一二,何来八九。重友情,重点要情字上,可作同窗同事,也可作家人,朋友,甚至推及陌生人。用心去爱,主动去爱。生活是镜子,总是给我脸上同样的表情。所以,从下一次主动给陌生人一个的招呼,一个微笑开始。做事有责任,讲的处世哲学。所做之事,予人结果,于己练心,对人对己,都要对得起。每次都是“麻烦终结者”,才会有更多的“麻烦”找上来。

从新出发,从心出发。每一件事,看作一个练习。好好利用每一寸光阴,每一次机会,学会豁达,学会接受。

随遇而安,接受生活。

用python生成时间列表

Q: 计算2017-02-22到2017-04-02的时间列表

A:   

from datetime import timedelta, date
def get(start,end): # get("2017-02-24","2017-04-02")
    #startList = start.split('-')
    #start_day = date(int(startList[0]),int(startList[1]),int(startList(2))
    #end_day = date(int(startList[0]),int(startList[1]),int(startList(2))
    start = date(2017,2,22)
    end = date(2017,4,2)
    delta = timedelta(days=1)
    ndays = abs(end-start).days
    b = []
    for i in range(ndays):
        newday = start + delta
        aa = newday.isoformat()
        b.append( aa )
        start = newday

    return b

用VBA实现B1=A1+B1

做会计的人让我帮忙解决一个问题:

假如现在B1单元格的数是100,我在A1里输入50,回车后,B1的数值就累加到150了,下次我再到A1里输入20,B1单元格里数值又累加到170了

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excel的基本功能是不能实现,需要编程。直接给出答案:

1. 点击”文件->选项->保存”,选择”Excel启用宏的工作薄(*.xlsm)”

2. Alt+F11,打开”sheet x”.

3.写入代码:

  

Private Sub Worksheet_Change(ByVal Target As Range)
For i = 1 To 50
If Target.Address = Cells(i, 1).Address Then
Range(Cells(i, 2).Address) = Range(Cells(i, 2).Address) + Target.Value
End If
Next
End Sub

以上对问题作了一点扩展,即可实现从1到50行的同样的功能。

提出问题的人最后没有说声谢谢,还说”你应该感谢我”让你多学了一门语言,